第六十六章涨工资
“那时候,咱们不是猫逮猪尿,空欢喜一场么。>我见你始终没个结果,不想着好机会白白流失,我才挺身而出,替咱们把这件事办成。”

“你们好了多涨时间了?”赵卫红问。

“都两三个月了,他来家找你不在,我又不好轰他走,便陪他说话,聊着聊着就聊到一块儿了。”赵卫芳不知羞耻地讲着他和老约翰的事。

“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?”赵卫红生气地问。

“哪一步,和老外恋爱还分哪一步,一个女人的全部,我都给了他!”赵卫芳也口气硬了起来。

“你,你这叫乘人之危!”赵卫红生气的一时都想不起骂人的话了。

“卫红,你别生气嘛,我这么做也是有我的原因的,你姐夫前几年就和他教过的一个女学生好了,我碰见他俩在一起好几次,我和他吵和他闹都没用,去年年底,他还向我提出离婚,我一直没答应,我嫌丢人。

如今,我和老约翰恋了,下雨我就和你姐夫办离婚手续,办完离婚手续就和老约翰结婚,把我的莉莉也带出国,气死你姐夫!”

“莉莉不在北京学了?”赵卫红担心起姐姐的女儿莉莉,不禁问。

“到外国,接着学,外国也有小学嘛,教学质量不比中国差!”赵卫红听得无言以对,沉默下来。“卫红,你也别气馁,我出国后再给你找个外国老头,最好是有财产的,嫁他去国外,不用干活,养尊处优,安心当太太,多滋润。”

王大力心里已做好准备,等着赵卫红再来信提出离婚,索性就同意离了算了。可是等了两个月,信到来了一封,但并没有提离婚的事,只是问问王大力的近况,并让他有时间去看看梦琼。

王大力正纳闷,这要离婚的事前些日子还催得那么紧,怎么一下子弦就松了呢。他琢磨不透时,厂里下了个通知,要给百分之五的人涨一级工资。全厂的人都兴奋起来,这是自六六年文化革命以来第一次涨工资,也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涨工资。

王大力倒没觉得什么,可是工厂的老工人,文化革命前在原单位就是挣四十块钱,后来文化革命了,仍是四十块,调到高原钢铁厂,工资还是四十块。六六年前,他是二十多岁,十多年过去,他已是将近四十岁。

家里十多年前,是他和婆姨两个人吃饭穿衣,十多年后,家里添了两三个娃,变成四五口人了,嘴也变成四五张了,吃饭的人多,穿衣的人多,学的人多,买粮要钱,买布要钱,学要交学费,工资还是四十块,钱就变的紧张了。

全家的生活没有别的收入,全靠他每月的工资。所以涨工资无异于天大的好事,岂能拱手放过。厂里的老工人一个个都窃窃私语,都背着知青悄悄说,边说,边点头,或悄悄的笑。

终于,厂里宣布成立了一个涨工资评审小组,车间也成立一个涨工资评审小组,厂里的评审小组是由一个副厂涨和劳动科涨以及几个工人代表组成,车间评审小组是由车间王主任和一个工涨,一个班涨组成。

终于等来评审那天,车间开了个会,大家提名,凡认为该涨工资的,车间里的人都可以提他名。先时,是提了三个两个,后来,提了三十二十,再后来,车间一百多人的名字几乎都提了。

车间一百四五十人,百分之五,一百个才能有五个人可以涨工资,一百四五十人,也就只有七八个人涨工资,涨工资的人在原来工资涨一级,低的涨五块,高的七八块。名都提了,会散了,大家便等,等车间评审小组定下名单。

刘炳坤自打开完会后,本以为自己是个工长,可是路工龄车间里老工人都是六几年参加工作的,比自己七二年才进厂要早近十年,所以并没想到能给自己涨工资。但是名单一下来,车间有八个人涨工资,五个当地老乡,三个知青,一个是已当了运料班长的赵亮,一个是卷扬机班的班长胡威,另一个就是刘炳坤。

刘炳坤看到名单里有自己,又高兴,又感到意外。心想说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果然说的对,自己进钢厂后苦干实干,大伙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关键时候投了自己一票。

下班后,他对班里的工人说:“哥们,今儿我高兴,走,到县城搓一顿,我请客。”

“走,搓去!”苟石柱和王大力迎合说。十几个人,到了县城进了饭店,每人二两酒,半个白水羊头,一碗大肉面吃得肚圆油嘴的回了家

“怎么样,我没白干,这次长级有我!”刘炳坤躺在床对陈鲁平说。

&n... -->> nbsp;“小声点,别吵醒孩子!”陈鲁平悄声说。

刘炳坤侧起身看看圆头圆脑的胖儿子刘铁钢睡的正香,压低声音说:“全车间百五十号人,只有八个长级的,就有你哥我。咱不说话,干在那儿了,自然有人替我说话,全车间知青就三个人涨工资。”

“都是谁啊?”

“赵亮,胡威和我。”

“可能是你们一个工种一个。”

陈鲁平的话使刘炳坤想到,运料,卷扬机和炉前,一个工种一个,可是热风班呢,却没有。于是说:“也不是每个工种都有,热风班就没有。”

“没有知青涨工资,热风班肯定有老乡涨工资?”

刘炳坤一想,果然热风班的班长也在涨工资的名单,只是他是当地老乡。“你们化验室谁涨了?”刘炳坤问。

“别说化验室了,我们生产科能有一个涨就不错,机关的所有科室加厂长记也不够五十人,一百人涨五个,机关也就涨两个半,多涨点算三个,怎么能轮到我们化验室。”

“你们机关有权力,不会多涨点?”刘炳坤问。

“哪能多涨,这次涨工资是倾向生产第一线,只给冶炼和原料,矿山的多涨点,其余的都严格按百分之五涨。”

“那么说,你是涨不了?”

“咱家有一个涨就不错了,不要贪心了,百分之五才能轮到几个家庭涨一个啊?”

“炳坤,你不错啊,这次涨工资有你!”老边头在交接班时碰到刘炳坤,笑声朗朗地说。

“边头,怎么没你,太可惜了!”刘炳坤对老边头没有涨工资表示同情。

“唉,谁让我当你班工长时烧死个人呢”老边头一下就蔫了,声音委屈地说。

“你现在当替班工长不赖?”刘炳坤见刺到他的痛处,忙岔开话。

“不赖,我一个星期只顶三天班,其余都是白班。不错,白班不用费脑筋,人家有工长,不用咱替,咱跟着炉前工干活就是了。”

“得,再见!”刘炳坤转身要走。

“炳坤,请顿!”老边头说。

“等正式涨了再请。”

“你还怕有变啊?”老边头喊了一句。

刘炳坤确实怕有变化,因为他看到车间里的几个没涨工资的老工人,一干完活便凑到一块,叽叽咕咕,唉声叹气地在小声说话,虽然他听不清他们说什么,但他知道肯定是在谈涨工资的事,其中一个五十岁的老孙头,更是愁眉惨目的,一张黑瘦脸,长满了黑黑的胡茬子。

据其他炉前工老乡讲,老孙头为这次没涨工资整天唉声叹气,她是五八年参加工作的,是从兰州钢铁厂调回来的,家里在农村,有五个子女,五个都是儿子。大儿子刚结完婚,二儿子准备结婚,三儿子在相对象。

大儿子凑钱刚盖房,二儿子借钱也准备盖房,三儿子也要了宅基地。每个儿子要送一份彩礼,给人儿媳娘家,每个儿子都要各自盖三间房,可是农村又挣不下钱,只能指望老孙头的工资。

老孙头对这次涨工资特别心,私底下对人说:“这次也许是他最后一次涨工资,十年一涨,他都五十了,估摸着六十岁前不会再赶涨工资了。”涨工资的名单一下来,他便顿时萎靡不振,本不爱多言的他,话更少了,除了和几个也没涨工资的老乡低声嘀咕几句外,这几天没见他和大伙说几句话,也没见到他的笑脸。

刘炳坤知道他的困难,也知道他参加工作时间长,岁数大,工资几十年都没涨。由于是从兰州调回来的,在兰州钢铁厂他并不是炉前工,而是个壮工,工资低,所以尽管干了几十年,月工资比刘炳坤还低一块钱。

可是他长的瘦,身无力,岁数又大,调来车间本不想让他当炉前工,可是他贪图炉前工除工资之外每天有四毛高温补助,托后门当炉前工。他当炉前工十分勉强,力气没有技术也没有,所以他只能放放渣,出完铁后清清炉台,干一些轻松活。

这次涨工资,不要说评审小组没评审他,就是刘炳坤心里如果论干活的话,这个炉前班十几个人,一半都涨工资也轮不他。

本———超—速—更—新。

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,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,请努力为作者加油! 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